门廊中立国
立即改变联邦现有的法律,改良奴役国家劳动者的恶法,使其从此重回生存之信心,并在国内国外,都感受到我国的稳定和廉正。
诺顿一世
意识形态:自由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实用主义、文化多元主义、重商主义
武装力量:国际纵队、民兵武装、国家武装
权力形式:商人共和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间工会自由联合
历史沿革:
这里,原本是希望联邦临时政府辖区——走廊区。
走廊区位于四大国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各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同时,也是进化者同盟和神圣希望帝国、希望联邦和启示录教团国的唯一交界。
一旦进化者同盟和神圣希望帝国中的一方拿下走廊区,都可以使双方的交往更加便捷——也会使双方的同盟更加不稳定,力量的天平出现松动,更会导致与希望联邦的直接战争;而一旦希望联邦和启示录教团国继续直接控制走廊区,进化者同盟和神圣希望帝国便不能再通过此处进行贸易,宣战之时便会迅速到来。
考虑到以上因素,希望联邦临时政府以退为进,将走廊区设为中立区,不再进行控制,并允许各国经此贸易。这一部署使得希望联邦、进化者同盟和神圣希望帝国之间的和平谈判得以继续进行。
为了监视各国在走廊区的行动,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希望联邦临时政府在此处派出了一小股军事力量——希共旗下的国际纵队。国际纵队同时也在此进行着生产劳动,协助当地人民建设基础设施。
自从走廊区成为中立地区后,进化者同盟国内纯血派发动的“纯净运动”下受灾的难民,与启示录教团国在神圣希望帝国近期发动的边境入侵中受灾的难民,纷纷来到了走廊区。走廊区一时人满为患。面对这样的现状,当地商会不得不承担起了临时政府的工作。但商人们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优先——商会里往往你一句我一句,会议开了不少,结论一个没有。
此时,一名年轻的商人站了出来。他自称自己是贵族洛克家族的一员,有权向走廊区人民申请将此处设立为自己的领土。一开始人们只是觉得他疯狂。后来他开始谴责各国在走廊区的活动,在商会上频频露面主持公道。人们还发现他花费金钱给刚来此处的移民安置居所,自己动手带着附近的人们修建一个又一个基础设施,哪怕是从最原始的钻水井开始,他也在努力让每个地点都能有水用。
走廊区的人民逐渐意识到了他的目的——国王只是一个幌子,他只是希望借助这个身份,更好地进行社会活动。诸多商人在商会骂街的时候,他已经在街道和聚居区里自己动手帮助社区了。
商会成员们逐渐认可了他的价值。近期,洛克国王的加冕仪式即将开始——国王和暂且居住于此的臣民们将一同舞蹈,庆祝新生活的开始。此后,走廊区将会拥有一个新的名字——门廊中立国。
理论与建设:
门廊中立国,本质上是一个特别贸易区,各国出于利益考虑都不会轻易进犯。比起一块资源并不丰富的土地——一个抛弃意识形态束缚的中立贸易区对各国更有意义。洛克看准了各大国的战略意图,决心要维护中立区的政治现状。
洛克和他的支持者都不是君主主义者,而是一群立足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洛克意识到,各国人民聚集于此,将让此地变成一个繁荣的文化交流中心——而调和甚至消除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将会是走廊区的历史使命。
洛克提议走廊区商会采用实用主义的政治思维,首先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合格的议会,然后模仿其他管理上卓有成效的国家(比如希望联邦)设置部门和公职人员,至少把一个国家所需的最基本的东西都搭建起来。商会认可这一点——他们也希望从争吵的地狱中解放出来。
洛克反对过度集权。他认为,走廊区地方不大,很容易开展直接民主。他要求商人们尊重当地出现的各种原生民间组织,比如自由工会——并且走访人民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洛克在走廊区呼吁,“既然我们就这么点人,那么完全可以对每个公职人员进行督查,并且自由地评价他们和票选他们。”
尽管洛克声称自己不受意识形态束缚,只是想要为走廊区做一些微小的工作,但他身上的社会民主主义气息是很浓重的。更准确地说,他是一个左翼激进主义者——他并不声明自己有所谓社会主义理想,但擅长动员群众,并且协助群众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他走进人民群众之中不断地进行社会活动,而不是辗转于酒席和会议之间,当一个传统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