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联民主党
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意识形态:社会民主主义、自由民主主义、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等
武装力量:国家武装
权力形式:资产阶级民主
历史沿革:
希联民主党是一个大熔炉。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威胁下,资本家们也团结了起来。希联民主党的成员,是大资本家、中小企业资本家、部分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对希共抱有疑虑的人士。这些人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各有不同,但在这样一个方面取得了一致:限制共产主义发展,甚至消灭希共的存在。
叶惠总统的上一任总统里克执政时期,希联没有实质上的在野政党,“希联统一党”(简称“希统”)组成了希联政府。事实上,希统只是一个利益同盟,所有拥有实质权力的群体——军人、资本家和官僚,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叶惠上台后,面对希统内部的重重压力,开始逐步解锁里克总统的“大封禁”政策,实行“言论缓和”,即逐步地实现言论和多方面的政治自由。但是在“在野党允许参与执政”这一阶段之前,“星都战争”杀死了总统,也打碎了希联的新民主时代。
星都被敌人占领后,希联剩余的两座城市——青都和夜都彼此孤立,各自开始了对敌防御和城市治理。青都历来是财阀的地盘,作为国家农业和民用工业的重镇,资本家们在这座城市拥有相当强大的自治权。里克在青都设立由财阀及其附庸组成的“国家议会”,事实上是为了将这样的自治权合法化,以取得财阀们的支持。星都战争后,财阀们提升了议会权力,将“国家议会”变为管理青都的完全地方政府。但是,财阀之间的利益冲突,却在星都毁灭、市场缩小以后加剧了。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财阀们决定进行“总统大选”,在软硬兼施的手段下使得主张复国战争与改善民生的天策科技公司董事长叶心担任大选委员会秘书长,借此剥夺了叶心的参选权力(希联宪法规定总统大选委员会成员不得参选和投票)。
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叶心的天策公司为全青都乃至希联找到了希望——那就是对抗天使的关键技术“集束灵魂”。这项技术一举将青都从苟延残喘、行将灭亡的绝境拉出,天策和叶心本人获得了空前的民望。在发现叶心是希共支持者之后,他们意识到,是时候组建一个强大的反希共同盟了。
青都临时重组政府的统治过程中,财阀、中小企业资本家和其他资产阶级民主理念支持者,共同组成了希联民主党,高喊自由民主,反对希共为强硬工会站队的行为,反对希共的政治教育普及,反对“洗脑”和“个人财产剥夺”,要求自由市场和普选民主。希联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由知识分子和职业官僚组成,财阀们通过各种方式保证其忠于自己。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也乐于为财阀们构建“意识形态”,构建他们的合法性。
理论与实践:
①财阀及其中层员工们一般主张保守主义,即“维持现状”。在资本主义社会框架下,对于财阀垄断的现状不再做出改变,希望政府默许甚至鼓励其对自身行业的垄断行为,甚至积极为垄断其他行业做准备。
②中小企业资本家(在青都,他们基本都在中心商业区)更多地主张自由民主主义,希望拥有更加自由的市场,希望政府能够结束垄断。所以他们是摇摆的——在希共(合作政府)“限制垄断”的许诺下,部分中小企业更愿意和希共合作。但是,由希共支持的强硬工会也让他们十分恐惧,大部分中小企业依然处于摇摆状态,或者寻求民主党支持。为了拉拢中小企业,财阀往往以直接利益诱导之。
③其他的资产阶级民主理念支持者,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他们恐惧共产主义运动,或对其抱有疑虑,不愿意融入到“意识形态狂热”之中,为了维护“文化多样化”“自由民主”等抽象概念,以及他们的实际利益,他们选择了民主党。为了拉拢小资产阶级,希共(以“阶段派”为主)在文化上选择了“百花齐放”的“主次政策”,在经济上则提出“阶段缓和”,目前以“限制垄断、平抑物价、积极进行再分配”为主,效果显著。
④一部分流氓无产阶级(非正当职业者)和小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理念不抱希望,反对宏大叙事,自私、富有攻击性、堕落的理念更受他们的欢迎。左翼将他们统称为“新保守主义者”。
⑤然而,在这样的联盟中,也不乏进步者。即便是对共产主义和希共抱有疑虑的人,也可能是尊重共产主义的。不完全认同,但认可其贡献——民主党中也不乏这样的理智者。他们多是一些爱国军人,或进步的小资产阶级。“救国派”便是其代表。“救国派”主张在复国战争中搁置一切争议,努力打好复国战争,改善民生。他们和希共在战时取得了一致,虽然也保持着他们的精英主义,但也愿意为希联的重建奔走。